農村水污染防治 我國污水治理領域的“藍海”
發布日期:2021/8/2 17:34:10 瀏覽量:3527次
4月19日上午,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主辦的“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指出,我國農村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滯后,農村的環境問題現在越來越突出。
長期以來,部分地區水資源缺乏、污染嚴重是制約當地經濟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而由于農村地區人口分散且數量較多,同時缺乏污水收集和處理措施,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有測算顯示,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量達到80多億噸,農村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國水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但處理率較低,與城鎮約90%的處理率形成強烈反差,同時,大部分省份農村污水治理還未全面鋪開。農村水污染防治對整個水環境治理的作用至關重要。
“十一五”時期以來,我國開始逐漸重視農村環境的整治問題。2008年,國務院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隨著近年來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農村水污染防治已經被提上具體日程。
2013年,環保部印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指出,農村生活污水收集項目方面,應根據村落和農戶的分布,因地制宜地規劃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盡量避免長距離排水管道的建設。。
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先后出臺,成為我國水污染防治的重大政策舉措。其中明確提出,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此后,國家頒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等多項重要政策文件中,多有關于農村污水處理、水污染防治的表述。可見,國家層面正在不斷加大農村污水處理力度。
有專家表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農村污水處理與“生態文明”、“美麗鄉村”相結合將是未來的政策發展之路。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