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陜西省出臺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主要針對的就是,農村垃圾的回收處理和農村污水的處理兩個方面,主旨就是為了做好農村環境整治、改善農村居住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其中咸陽旬邑縣被選定為示范縣,現如今這里的農村污水處理進展如何?來看記者的走訪調查。
4月18日,記者來到旬邑縣鄭家鎮,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找到了位于鎮政府所在地后面的鄭家村污水處理站,看到的情況是,污水處理站的大門緊鎖,記者敲門也無人回應。難道沒有正常工作嗎?隨后記者使用航拍設備從高空觀察發現,污水處理站內的幾個處理池內雖然有水,但污水處理設備并沒有開動工作。隨后,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該污水處理站設計每天處理污水能力在200噸,處理后排放標準為A類,該污水處理站主要承擔鄭家鎮轄區的生活污水處理。周邊住戶告訴記者這個污水處理站平時并不怎么工作。
旬邑縣鄭家鎮村民:“(污水處理)機器這兩天開著呢,原來就基本上不開,幾個月就不開,就把人臭的,建成到現在能開幾回,(開的時候)機器能響一兩個小時有時候幾十分鐘就關了。一天看起來有人管著呢,就基本不開么,看檢查的來了,去開個一下子,(開)一下子就關了。”
隨后,記者又來到土橋鎮的鎮頭村,污水處理站就建在村口,相對于鄭家鎮的污水處理站這一污水處理站的規模看上去要小許多,據了解每天的污水處理能力在70噸,出水標準為農業灌溉。
旬邑縣土橋鎮鎮頭村村民:“一直沒有用,大概可能是2013年(建成)。”
村民告訴記者,這個污水處理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于他們村上用處確實不大,村上的污水一部分用做沼氣,一部分澆了地,真正按管道流進污水處理站的大部分為雨水。
旬邑縣土橋鎮鎮頭村村民:“農民這生活污水,就主要是從這個管道(流出去),它主要是接雨水,這是雨水管道。(污水處理站)配套設施急忙沒有,家家把水引出來,要暗渠,暗渠沒有味道,(生活污水)進不到那里面去,就是個樣樣子。”
按照村民的說法鎮頭村的污水處理站實際上已成了擺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觀眾現在看到的位于土橋鎮北溝村的這一污水處理站就只能用破敗來形容了,如果不是幾個巨大的管道異常顯眼的話,讓人們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污水處理站外面堆滿了垃圾,渠道破損嚴重,管道銹跡斑斑,處理站的大門也被土埋了半截。污水處理站建成還不到兩年時間。
記者:“你在這住多長時間了?”
旬邑縣土橋鎮北溝村村民:“住了一年多。”
記者:“正常見這個運轉過沒有?”
旬邑縣土橋鎮北溝村村民:“沒見過。”
隨后記者在四周觀察發現,土橋鎮上的污水依然通過管道留到這里,但卻并沒有流入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而是直接排到了旁邊的一道溝內